-
对于电视媒体来说,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当下,收视率即是收入的代名词,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。所以,很难做到去收视率化,毕竟,那对于他们来说,等同于真金白银。
可是作为重要的媒体手段,一味以收视率的马首是瞻,弱化了其它功能,难免会带来争议。娱乐节目充斥荧屏,雷同栏目满眼皆是,比烧钱比资源比手笔,攀比之风愈演愈烈……这些被人们诟病的硬伤,在电视圈广为存在。这也是广电总局痛下决心重手出击的原因。
限娱令的实施即将半年,这纸限令的后果也逐渐显现,甚至影响到电视媒体阵营的分化和重组。特别是对娱乐节目为重的几家地方卫视,更是如此。
现状:焦头烂额的电视媒体群
对于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是地方卫视排头兵的湖南卫视来说,2012年真是个多事之秋。
新推出的《金芒果剧场》,不但自己收视不尽人意,而且分流了一部分《金鹰剧场》的观众。而当年火爆华夏的金鹰独播剧场,只是在开年伊始的时候,由《宫锁珠帘》带来一阵收视高潮,然后就全面低迷。最近播出的几个剧如《太平公主秘史》、《笑红颜》和《赏金猎人》都是惨淡收场。而更让他们揪心的是,一直是王牌栏目的《快乐大本营》,也是陷入低谷,最低收视甚至不足2个点。
因为娱乐节目的被迫减少,其它节目的被动调整,电视剧收视偏低,娱乐节目受到限制,整体收视下滑惊人,对其广告营收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,甚至今年3月份开始出现广告商提前结束合作的情况。
其它卫视的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,不但没有借势而起,反而大都呈下滑趋势。比如江苏卫视排名升到首位,但实际收视率也同比下降不少。而几大卫视同步播出的《甄嬛传》,也只是叫好不叫座,收视仅仅1.7而已,与电视剧掀起收视狂潮的巅峰时期动辄破4来讲,简直是不值一提。
原因:天时不佳,自身浮夸
分析个中原因,无外乎以下几点。
一是当前的大环境。全球经济萧条,中国亦不能幸免。后危机时代的不确定性,让大小企业都如履薄冰,战战兢兢,没有多少信心敢迎头而上,砸重金去投入。据统计,2012年一季度,中国广告市场整体投放同比增幅仅1.7%,为近年来最低增幅。电视媒体虽然仍处于首要地位,但增长速度明显减缓。而以往占重要份额的房地产、汽车和家电行业,由于国家的调控和市场的饱和,持续低迷,已经是有气无力,短时间内难振雄风。
二是限娱令的实施。刚才已经提到,限娱令的效果显然让广电总局甚为满意,而对电视台来说,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。近日还有消息称广电总局准备24小时限娱,这对于那些准备打擦边球,在非黄金时段推出新的娱乐节目的卫视来说,无异于又一桶凉水。
三是电视台本身的问题。
虚假繁荣。近几年电视媒体的发展顺风顺水,在繁荣的表象掩盖之下,存在着巨大的泡沫成分。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一线卫视,营收目标越喊越高,广告招标越来越火爆。独播剧、自制剧,不管怎样,一定要大。投入要大,资金的消耗越大,越能制造噱头,吸引眼球。明星要大,越出名、越贵的明星越好,不管是不是演员,会不会演戏。这也造成投资方和导演只看明星,明星只认钱,演员的片酬居高不下,整个行业心浮气躁,如此反复恶性循环,泡沫越积越大。而大明星就会带来高收视?当年大红大紫的周杰伦的熊猫人,还有某个请了一百名明星的大制作,评价如何?
缺乏创意,跟风现象严重。《非诚勿扰》一炮走红之后,相亲节目如割不完的韭菜一样,一茬接一茬。可是,基本没有亮点,照搬照抄,毫无新意。哪个电视剧题材火了之后,制作方一拥而上,深挖猛挖,大有掘地三尺不把这个题材的祖坟挖出青烟誓不罢休的劲头。谍战剧、后宫剧……无一幸免。难道不清楚有一个词语叫审美疲劳?当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,还有新颖吗?还有创意吗?只是材料的堆砌而已。一波接一波甩给观众同样的炮弹,任谁也不能不厌倦。所以,出现如此场面,也在情理当中。这一天迟早会来,只不过限娱令成了催化剂,让这一天提前了而已。
好节目需要机遇和时机,比如《非诚勿扰》,正好赶上中国处于一个剩男剩女集中的阶段,这是个社会性问题,此类题材能引人共鸣,但是,更需要整个制作团队沉淀下来付出心血。可惜,无论是上层领导,还是制作团队,都很难在趋之若鹜的潮流中hold得住。所以,只要前几期收视率没有达到预期,立即砍掉栏目,或者换掉电视剧。这怎能让栏目有持续性,怎能让幕后团队屏气凝神潜心创作?看看湖南卫视五个月腰斩三个剧的表现,如此混乱如此急功近利如此对观众不负责任的做法,怎能保持观众的忠诚度?
当一直心高气傲、被粉丝追捧的湖南卫视都手足无措病急乱投医,一把接一把豪赌的时候,问题的严重性就可想而知了。
对策:涸泽而渔,不如放水养鱼
从目前的形势来看,大环境的好转和广电总局的政策改变,都不是电视台自己能把控的,解铃还须系铃人,能救自己的,只有自己。
首先是节目的创新。这是最应该重视的一点。紧扣时代主题,有前瞻性的把握社会发展趋势,牢牢占据潮流的前端。无论是当年的韩剧,还是谍战剧,不管是《非诚勿扰》,还是选秀比赛,只要是第一个吃螃蟹者,都能在尝试风险的同时,获得回报。如果依然抱残守缺,跟风而动,永远处于追赶者的境地,自救显然是空话一句。
其次要放水养鱼。广告主和电视台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。有了广告费用,才能有钱去制作,去拉拢人才,去买好的电视剧,才能有好的收视。收视好了,广告主的产品也有了口碑和影响力,才能有钱去继续和追加投入。
但是,目前的情况有点畸形,陷入了怪圈。现在已经过了那种一个广告就能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的年代,需要长期的品牌积累和形象营造,也就是需要持续的投入。经济形势不好,企业钱袋紧缩,能投入的钱本就不多,但是不投不行,硬着头皮投吧,高昂的费用直接分流了企业的利润,造成自身的实力下降,元气大伤。即使是那些大企业,也是力不从心。根据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和2012年一季报统计,销售费用最多的十家上市公司,2011年在广告方面的花费为93亿元,有的公司广告投放超过净利润一倍多。比如光明乳业,其净利润2.4亿元,广告投入却高达4.24亿元,广告投入差不多是净利润的两倍。
广告投入增长的成本,最后还是转嫁到消费者身上。据统计,今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(CPI)同比上涨3.6%;4月份, CPI同比涨幅虽然稍微下降,但仍高达3.4%。工资的增长似乎永远赶不上CPI的上涨速度。人们消费能力的降低,造成企业销售端受阻,这就直接降低了广告的性价比。企业没有得到期望的效果,要么把预算投入到其它环节,比如在终端加大促销力度。要么就投入到其它渠道,比如视频网站广告。据易观智库发布的《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季度监测》数据显示,第一季度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广告收入达到21亿元,同比去年增长高达218%,环比上个季度增长25%,这就是个佐证。
在这个时候,如果电视台还是采用焚薮而田的方式,从本就紧张的企业口袋里往外掏钱,只会加剧形势的恶化。中国有句古话:欲将取之,必先予之。与客户共成长不是一句口号,要落脚在现实中。在高歌猛进的时候,有福同享,在低谷萧条的时刻,更要有难同当。而且,谁又能说现在不是和客户建立共患难、同荣辱并且强化互相忠诚意识的最佳时机呢?
在经过前几年高速发展之后,现在正需要电视台像重生的鹰那样,把羽毛拔掉,将尖喙磨平。这就得看自己有没有退一步的意识和气魄了。有时候,海阔天空就在这一步之后。
作者系江苏康乃馨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